珊溪镇小南林校区
 
服务在线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联系方式
陈经理:13000000000
联系方式

联系人:

电 话:

邮 箱:

地 址:


新闻详情

三年级科学10月份过程性评价

文章附图

三年级科学月份1评价

一、学习内容

10月份学习内容为: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6-8课:《加快溶解》、《混合与分离》、《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及第二单元1-2课:《感受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二、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对于加快溶解的方法知道一些,比如知道能通过搅拌的方式加快溶解,但是学生对于热水是否能够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还不清楚。对于实验方法,学生知道要通过对比实验才能得出结论,但是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学生不是非常的清楚。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很多物体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不同,对生活中固体混合分离的例子也有一定了解。本节课有利用,但对于混合分离利用的是物质的不同性质还是缺乏概念。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沙子和食盐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是有很多特点的,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分离混合在一起的固体,联系生活实际。

通过本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水的有了进一步的全面的认知。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变化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折纸等活动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是大小、形态变化但本质没有变化,并利用这些特点去联系生活实际。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中,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空气,获取新知。也知道空气和石头、水两种物质比较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对于相同点的认知还是比较缺乏的。学生对天平这种测量工具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天平的倾斜可以反映出轻重,这是实验的基础,基于轻重的判断学生才能论证空气究竟有没有质量。

三、月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加快溶解》一课课以食盐的溶解为例,思考“如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让学生经历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结果分析的思维过程,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同时能够把实验现象转化为证据。

《混合与分离》一课中,引导学生对食盐溶液增加水分和减少水分的情况下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实际观察,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凝固、蒸发、融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物质是会发生变化的。只要满足一点的条件,气液固三种物质的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过学习食盐的溶解和蒸发食盐水获取食盐结晶,从而让学生明白,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前面七课的作用,通过总结水的三态变化、食盐的溶解等活动,从而再一步验证物质是可变化的,且有些物质变化是可逆的。

第二单元1-3课,借助生活中与空气密切相关的物体来深入研究空气的特征,如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能被压缩等,同样也选取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本单元中持续学习空气做铺垫。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

(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对比实验,知道搅拌和升温等方法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到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是可以改变的。

2.通过实验了解到食盐可以通过蒸发的方式从水中分离出来。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知道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并没有改变。

4.通过感受空气和传递游戏,认识到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并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5.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思维:

1.通过加快食盐溶解速度的对比实验,认识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是: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2.通过比较的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

3.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对物理变化本质进行对比理解,总结物理变化特点。

4.在传递游戏中,能归纳空气与液体、气体的相同特征。

5.通过描述、分析压杯入水、打孔观察、打气观察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能理解并解释“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

探究实践:

1.在实验过程中,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比较等量水中相同质量食盐溶解速度的不同并记录。

2.借助探究“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活动,对实验进行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能通过探究活动对实验进行观察、描述,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4.能借助身边的材料,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认识空气的特征,并以文字、图画、图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5.能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分步操作,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使用材料设计小实验。

态度责任:

1.在对比实验的过程中,能关注食盐在水中溶解过程中颗粒的变化,增进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

2.通过观察食盐与水混合与分离的过程,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3.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惜淡水资源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4.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能尊重事实,对实验现象和结果如实进行记录和描述;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观察并记录水的三态的变化与纸、橡皮泥发生的变化。通过感受空气和传递游戏,认识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并具有多种特征。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掌握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讨论交流水的三态的变化与纸、橡皮泥发生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在传递游戏中,能归纳空气与液体、气体的相同特征。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四)材料清单

四人一小组)

教师:多媒体课件、过滤过程微视频、水的三态变化视频、气球、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小组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四杯水(三杯自来水、一杯热水)、 玻璃棒1 根、秒表1只;1 份食盐、1 份清洗干净的细沙、1 份食盐与沙混合物、1 根玻璃棒、一杯清水、一块石棉网、一个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盒火柴、一个放大镜、滤纸、一个漏斗、一个铁架台、一个烧杯;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学生记录本等;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

四、“1”的评价——作业评价

1.评价标准:

《科学课堂作业本》练习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习惯态度,每页练习我将认真翻阅并加以合理评价,根据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来判断其水平和能力。课堂作业实施作业质量的等级评价加书写星级评价的双评价制度,有错的及时订正并给予二次批改,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所以我把作业书面评价分正确率和字迹工整两部分。作业的正确率用A、B、C的等级评价,作业字迹的工整用“☆”等级表示。对于课堂作业本有错的孩子,进行面批二次批改,订正。能够及时订正错题的学生给予图案评价,表示订正后的表扬和鼓励,让有错的孩子不会失去信心。

2.评价标准:

A:作业独立完成,及时上交,正确率高,书写整洁;

B:作业独立完成,及时上交,有1-2个错误,能及时订正、书写整洁;

C: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迟交,错误较多,书写不认真。

5☆:书写工整美观;4☆:书写整洁端正涂改少;3☆:书写比较端正涂改少;2☆:书写较潦草;☆:书写不认真涂改多。

3.
作业本展示和优秀作业展评:

6.作业评价反馈小结:

科学作业本以检测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要求的水平为目的,以多种作业形式为手段,全面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是重要的过程性和诊断性评价工具。本册科学作业本突出基础性,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利用作业本,学生可以知道自己达到教学要求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和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带“*”的为选做题。

本月出错率较高或者较难完成的题分析与措施:1、第6课加快溶解部分对于“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下列做法哪些正确”、“溶解速度还与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除了一杯冷水,还需要哪些材料”,这课很多涉及对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一些选择,很多学生不理解容易混淆,在课堂上先明确对比实验的概念,控制变量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研究什么改变什么,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对于这种题型学生做错的还要多整理。2、作业本16页“大部分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下列现象属于物质热胀冷缩的是”有些学生会选水结冰时体积变大,这其实时水特殊的一个现象,水在温度下降到4℃以下时体积反而会变大,遇冷结冰,是冷胀。还有一些学生选了往气球里吹气,这其实是往气球里加气,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做题时还需提醒还多读题理解要细心审题。